酬宾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警惕!靠近中国,印军在学这个

2022-03-24| 发布者: 酬宾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印媒曝:驻中印边境印军正培训“西藏学”,包括西藏的文化、历史以及佛教哲学。动作不断!据印度“新闻18”...
一体化提升泵站

印媒曝:驻中印边境印军正培训“西藏学”,包括西藏的文化、历史以及佛教哲学。

动作不断!据印度“新闻18”网站19日报道,靠近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的印度陆军士兵正在接受有关西藏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包括西藏的文化、历史以及佛教哲学。报道声称,这一举措“能够增强印度的软实力”,也有助于制定所谓关于该地区的“明智的军事战略”。

“新闻18”网站报道截图

报道援引一位印度陆军高级军官的话称,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有助于更容易地收集情报,也有助于执行其他针对该地区民众的行动。

印度“新闻18”网站称,今年3月至5月,印度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下属一地区与一家研究中心合作设了一门新的西藏学课程,作为试点项目,首批学员共有15人。

据报道介绍,该课程旨在通过授课、客座讲座、电影和书评的方式,向军队人员介绍西藏地区的人口、历史、地理、语言、艺术和文化等内容。

一名印度高级军官声称:“了解西藏人口、他们的传统、文化特点和在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有助于我们军官了解我们正在从事什么以及我们正在哪里开展行动。”根据该军官的说法,印度陆军已确定再另开设7个西藏学学院。

印军士兵(资料图)

“新闻18”网站的报道称,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50名军官已接受相关培训。一名军官称,进行这些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大量了解西藏问题的军人”。

这并非印媒首次披露印度陆军要求军队人员学习西藏相关知识。《印度时报》今年1月28日曾报道说,有消息人士称,印度陆军正对一项建议进行微调,要求军官学习西藏历史、实际控制线和边界“两边的”文化及语言,这是正在讨论的“应对中国宣传和传播影响力”措施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19日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士兵学习西藏学课程“并不奇怪”,但多少也反映出当前印度军方试图长期驻守边境争议地区,继续加强对华戒备的心态,同时也有提高一线官兵能力素质的现实考虑。根据中印两国两军高层此前达成的共识,中印仍在致力于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边境对峙地区的剩余问题。自两军一线部队今年2月在班公湖地区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以来,中印西部边境局势没有再度恶化,总体仍是可控的。只要印度方面不主动采取挑衅行为,真正认清形势,反思并放弃不合理和不切实际的谈判要价,这种总体可控状态有望得到继续维持。

延伸阅读:

中印会谈不欢而散媒体:印度做好承受后果的准备了吗

日前,中印两军第十三轮军长级会谈不欢而散。中方西部战区发言人明确指出“印方仍坚持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以及“希望印方不要误判形势”。这是第六轮军长级会谈之后,中印第二次就会谈情况发表口径不同的声明(上次是第十一轮),也是中方对印方“仍坚持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批评最为强烈的一次。

从印度舆论近期对中印边境事态的新一轮炒作,再到印度军政部门在谈判中的反反复复、漫天要价,表明印度并未真正将谈判作为缓和局势、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作为对华示强、谋求不合理诉求最大化的工具。

那么,印度究竟对形势存在哪些“误判”?其在边境问题上不断示强、不愿妥协的“心魔”又是什么?

一是高估了中美战略竞争为其提供的渔翁得利之机。

自从在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战败以来,印度战略界就在寻求依靠外力制衡中国,而美国始终是印度试图依靠的首选目标。

只不过在冷战大格局下,美国全球战略的焦点是苏联,对与苏联关系密切的印度态度暧昧;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之后,印度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价值下降,印度也更加倒向苏联。

冷战结束后,印度一度寻求与包括中美在内的主要力量搞好关系,不愿过于明显地选边站。但近年来随着美国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者,印度认为“机会来了”,既可以通过向美国兜售自身制衡中国的价值而谋得利益,也可以借助美国的支持撑腰提高与中国竞争的能力。

此番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强硬,难道与印度领导人9月底访美并参加美日印澳四边峰会毫无关系吗?

二是低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意志和能力。

印度战略界不少人认为,印度当前面临的国际环境较中国更为优越;中国承受着美国的战略打压,而印度则在国际舞台和主要大国间长袖善舞。在此情况下,印度倾向于认为不管其如何折腾,中国都不会也不能拿它怎样,因为中国需要“拉住稳住印度”。

诚然,中国希望与印度发展稳定、良好的双边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纵容印度的得寸进尺,更不意味着中国会在领土主权的核心利益方面做出丝毫让步。

三是迷失了自己在边境问题上的利益诉求。

虽然对印度“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没有官方说法,但通过梳理印度官方表态和舆论报道可以发现,印度顽固要求中方恢复所谓的2020年4月之前的状态,而这等于否认中方在本国领土上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按照印度的逻辑,中方是否要以1959年11月7日的实控线作为谈判基础?是否要以印度废除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我藏南地区)以及2019年成立的“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为谈判前提?

显然,印度没弄清楚其在边境问题上的“利益边界”,仍在搞尼赫鲁时期就已被证明错误的“蚕食政策”“前进政策”。

边境问题是阻碍中印关系改善的最大障碍。印度执拗于在边境问题上对华示强,不仅会对两国民众的彼此认知造成深远负面影响,阻碍双边关系总体发展,也将给印度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造成伤害。

从底线思维的角度看,如果无法摆脱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的“心魔”,印度就难以实现其“大国梦”。

最显而易见的代价,是印度在中印边境投入大量本可用于促进国内发展的资源,从而导致国家资源的无谓消耗。

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印度将大量军事力量部署到中印边境一线,同时加大军备采购力度,给印度在财力、人力、物力上造成巨大消耗。印度经济本已因过去几年政府的任性改革、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冲击而陷入困境,而印度政府却继续加大边境地区军事部署的“非生产性”消耗,这无疑会进一步挤占经济社会领域的可用资源,使印度经济雪上加霜。

如果考虑到印度还需要在巴基斯坦方向投入大量军力,那么印度因为本国对外政策强硬而导致的无谓资源消耗则更大。

此外,印度军费大约75%流向军人工资、津贴、武器维护等日常消耗,在中印边境消耗大量军事资源也将挤占其武器装备现代化的能力,损害其长远的军事现代化进程。

印度本应统筹安全与发展,但对华过度示强有可能使其既无法赢得安全,也无力促进发展。

最具战略性的代价,是印度被美国的对华战略捆绑,但最终落得被抛弃的下场。

近年来,印度高层和战略界不断释放“借美制华”“联美遏华”信号,在政策实践上也不断强化与美国的防务安全合作。

这会导致两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是印度与中国的关系陷入僵局,印度还从与中国对抗的角度处理其与邻国关系,从而实质性地恶化印度的周边安全环境;

二是印度过度押注美国,但美国对外政策始终是“美国第一”,印度有可能因美国政策的调整而沦为“战略弃子”。

最不愿看到的代价,是印度对华挑衅引发擦枪走火乃至军事冲突,从而对印度国内政治和外部环境造成严重冲击。

中国希望与印度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但从去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印军暴力袭击中方官兵、再到后来发生的印军朝天鸣枪威慑中方官兵的做法看,印度正在改变其处理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做法,其在边境地区的行动冒险性更强。

前几年,印度曾对巴基斯坦搞越境“外科手术式”军事行动,这与其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一脉相承,让人担心印度会不会搞“军事冒险主义”。

尼赫鲁时期,印度曾误判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搞所谓的“前进政策”,其结果是引发中国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尼赫鲁本人的政治生涯也遭遇灾难性影响。

以史为鉴,如果印度在边境地区做出可能导致误判、引发擦枪走火乃至更严重事态的行为,印方又是否做好了承受后果的准备?

执笔/楼春豪,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酬宾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酬宾网 X1.0

© 2015-2020 酬宾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