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居网 https://www.cndjj.com/ (原标题:默克尔“风光”告别欧盟,最后一刻还在为“不团结”操心) 【文/观察者网鞠峰】 从2005年开始,安格拉·默克尔作为德国总理,参加了上百场欧盟领导人峰会。在可能是她最后一场峰会上,其他欧盟国领导人、官员一同为她起立鼓掌,还赠予她一件特殊的礼物,奥巴马也录制视频向她告别。 图源:欧理会 欧理会主席盛赞,“你是一座丰碑。欧洲没有默克尔,就像罗马拿掉梵蒂冈,巴黎失去埃菲尔铁塔。” 默克尔风光地结束了她的时代。但她在“最后一刻”,还在为欧盟的不团结“操心”。波兰和欧盟围绕国内法与欧盟法高下的争端仍在发酵,美媒Axios直言,“波兰危机”搞砸了默克尔的告别。 据《卫报》10月22日报道,默克尔参加的最后一场欧洲理事会峰会讨论的议题从能源价格,到波兰与欧洲法律优先权争端等。然而在“临别时刻”,欧盟领导人们终于展现出团结的一面,共同为默克尔时代的落幕起立鼓掌。 默克尔还获赠以欧罗巴大厦为原型的玻璃镇纸,以纪念她在这里工作的无数个清晨和深夜。 默克尔收到的告别礼物(图源:欧理会) 默克尔第一次参加欧盟领导人峰会在2005年,当时的英国首相还是布莱尔。本周,默克尔在谈到英国脱欧时,还直言“伤心”。 值得一提,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还以视频的方式意外现身。 他用德语对默克尔说了“Dankeschon”(谢谢),并赞美她成为许多人在困难时期的榜样和典范。奥巴马还说,“我曾颁给你总统自由勋章,那是我的荣幸”。 奥巴马视频截图 两天的峰会结束后,领导人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默克尔在会上提醒欧盟27国需要解决一个“基本问题”。 “存在司法独立的问题,但也存在深层次的问题,”默克尔说,“欧盟将走向何方,欧洲的能力应该是什么,民族国家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默克尔称,“如果你看看波兰的历史,很容易理解,他们对民族身份定义至关重要。” 最近,波兰和欧盟因为法律问题起了争端。 欧洲法院今年7月以波兰司法改革违反“法治”原则为由,要求波兰暂停去年设立的一个专门针对法官的纪律审查机构。波兰政府拒绝执行,并将这一问题诉诸本国宪法法院。波兰宪法法院本月7日裁定,欧洲法院干涉波兰司法改革、违背波兰宪法,波兰国内法律相比于欧盟法律具有优先权。 因为这一裁决,波兰总理马泰乌什·莫拉维茨基19日在欧洲议会会议上遭到炮轰。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愤怒指责波兰“挑战欧洲法律秩序的统一”,列出三项欧盟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包括就波兰宪法法院的裁决采取法律行动、扣留对波兰的数百亿欧元拨款和低息贷款、中止波兰作为欧盟成员国的部分权利等。 21日欧盟峰会上,荷兰、芬兰、比利时等国领导人纷纷表达了与欧委会一致的立场,指责波兰破坏欧盟的团结。默克尔则在试图平息这场争端,呼吁欧盟国家“重新团结起来”,并且“不要孤立波兰”。她虽然支持欧盟委员会向波兰方面发出警告,但她依然表示,欧盟成员国需要找到办法“再次团结起来”。 10月22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与默克尔交谈。(图源:澎湃影像) 欧盟与波兰长期因司法改革等诸多问题摩擦不断。此次双方矛盾升级,引发对波兰可能成为又一个“脱欧”国的担忧。美媒Axios直言,“波兰危机”搞砸了默克尔的告别。 如《卫报》所说,默克尔临别时对其他领导人的期待,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玻璃的镇纸和一句“丰碑”的赞扬。 延伸阅读 刘和平:默克尔之后的中德与中欧关系将走向何方? 直新闻:刘先生,我们看到,继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会晤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18日)上午也与默克尔举行了线上告别会谈。对此,你作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我觉得,面对一个即将离任下台的政治人物,中国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同时为其举行专门的告别会谈,这样一种高规格的礼遇,我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有后来者,但到目前为止至少是“前不见古人”的。 而在我看来,中方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对默克尔任内为发展中德关系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不过,对默克尔表达感谢,绝对不仅仅是中方这样做的唯一目的。中方还想借此,向外界传达出另外几重信息: 其一是,中方想通过这一动作,进一步奠定默克尔在中德关系发展史上无法取代的政治贡献与政治地位,好让她接下来在离任之后还能够继续为中德关系发挥影响力与发挥余热。因为默克尔是有这样的政治能量的,她在德国执政16年间,支持率一直都在50%以上,最高时甚至一度达到86%,在西方国家的政治人物中还无人能出其右。 其二是,做给后来的德国领导人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政治人物看,告诉他们“中国是一个重感情讲义气”的国家,只要你们跟默克尔一样,为发展两国关系作出过贡献,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 第三,通过对默克尔的感谢,把默克尔执政时期的中德关系树立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样板工程,让默克尔的继任者以及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能够以默克尔执政时的中德关系为榜样;第四,则是要为未来的中德关系以及中欧关系发展定下方向与主基调。 直新闻:其实,不光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感谢默克尔,德国人以及欧洲人也对默克尔的离任感到非常惋惜。你认为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其实,实事求是来讲,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欧盟内部,默克尔都远远没有受到所有人的一致欢迎,反对她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很多主张激进政治路线尤其是极左与极右的人士,并不喜欢她,相当多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分子经常攻击她。 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默克尔不仅坚持走的是一条不左不右、理性务实的中间路线,而且她个人表面上看上去并不张扬,但却是性格沉稳冷静执着,自己认定了的事情一定会坚持到底,无论外界如何批评甚至是抨击她。然而,恰恰就是这样一条政治路线与这样一种政治性格,不仅成就了默克尔,而且也成就了德国。在默克尔上台前的1998到2005年期间,德国的经济成长率大约仅有1.2%,失业率却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十的高位。在默克尔执政的这16年间,德国经济不仅重新恢复了强劲而稳定的增长,甚至一度成为了整个欧盟以及世界的“超级经济明星”。 而默克尔领导的德国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还确立了德国在欧盟的龙头领导地位。过去十多年,欧盟可谓是遭遇了无数的劫难,包括欧洲债务危机、中东北非难民危机、希腊金融动荡危机、英国脱欧危机、俄罗斯与乌克兰军事冲突危机以及新冠疫情危机等等,都是因为有了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这个定海神针,最终才得以转危为安,避过了走向裂解的命运。 除此之外,默克尔还有一件事情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她的骨头超级硬,敢于顶撞甚至是跟超级强权美国对着干,包括在美国出兵伊拉克问题上,以及在面对特朗普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的时候,她敢于说不。这在所有的西方国家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直新闻:那你认为,默克尔离任之后的中德关系以及中欧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我认为,默克尔执政的主要特点与风格,就是对德国与欧盟不张扬但却是异常强势的领导。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与特点,确保了默克尔能够强行主导德国政局,以及确保了德国能够左右欧盟外交的主基调与大方向。这就是过去十六年来中德与中欧关系能够平稳发展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样一种格局随着默克尔的下台以及刚刚结束的这次德国大选而有可能发生改变。我们知道,在刚刚结束的德国大选中,中左翼的社会民主党得票率虽然领先于中右翼的联盟党,但是,这次选举也暴露出了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即主要党派的得票率均未超过30%,这不仅意味着,中左翼的社会民主党将不得不跟其他小党分享权力组成联合政府,而且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德国将不再有强势的政党能够主导政局,也将很难出现像默克尔这样的政治强人。而德国政治权力的分散化与中央权力的弱化,也就意味着未来的执政者将不得不受到国内极左与极右两股思潮的制约,默克尔所主张的对华友好路线将会受到极大的干扰与掣肘。同时也意味着,德国有可能不会再成为欧盟内政与外交政策的定海神针,无法再强势主导欧盟内政与外交政策的走向,而是会被迫跟着欧盟的内政与外交政策走。 而德国无法再强势主导欧盟的内政外交走向,作为另外一驾马车的法国,又因为自身的经济实力比不上德国,以及法国总统马克龙虽然有领导欧盟的意愿却没有默克尔那样的能力与威望,那就意味着未来的欧盟也将失去主心骨,甚至是陷入一盘散沙状态。尤其是这样的欧盟,未来还将面临着两重巨大的挑战,一是欧盟内部的极右势力冒起,他们主张将意识形态问题凌驾于一切之上,尤其是将政治凌驾于经济政策之上,二是美国的拜登政府正在施压要求欧盟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少了默克尔与德国这个主心骨的欧盟,能否顶得住这两重压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