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hanguody.org 3月7日晚18:00 薇刊#女神好物节#专场直播 作者:凌一 来源:钱某某(qianmoumou2018) 深圳疫情愈发迅猛。 截至3月3日,深圳累计确诊681例。 单是2月15日—2月28日,14天时间,全市累计确诊165例。 图源: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雪上加霜的是,这一次,深圳面临着更强劲的对手——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 它比奥密克戎原始毒株BA.1还迅猛。 传染性增加30%。 被称为“更危险的新变种”。 它有3个特点: 传染性更强。 传播速度更快。 传播过程更隐匿。 连续三个“更”,可见它的威慑力不容小觑。 “如何对阵它”,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 深圳给出了答案—— 跟病毒抢时间。 3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称: “深圳正‘以空间抢时间’,快速排查新冠病人,切断传播途径。” 庆幸的是,深圳做到了。 这几天,新增病例大多在隔离人群中发现。 也就是说,疫情扩散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 可对于这座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来说,任重而道远。 毕竟,深圳同时迎战三场“战役”—— “本地疫情防控”阻击战。 “城市平稳运行”保卫战。 “协助全国撑香港”突围战。 要护住自己,要援助香港同胞,还要防止境外输入。 深圳面临的压力,可谓是前所未有。 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坚定地说: “请大家放心,有挑战,但深圳守得住。” 不出意外,深圳再一次用行动证明: 你可以永远相信深圳。 深圳向来以包容、豁达的形象示人。 这一次也不例外。 深圳人把淡定从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打工人。 他们每天全副武装—— 卷好铺盖。 带上饭盒。 时刻准备面对一场说来就来的隔离。 看着很好笑,实则很让人心酸。 外卖小哥担心疫情被困,只好把被子放在送餐车上。 反正封控到哪,他们就把哪当家。 近日,有位深圳女子去面试。 谁知道,刚面试完就被告知: 该栋楼被封了。 她只能呆在原地。 来者都是兄弟姐妹,一起同甘共苦。 在很多地方,一旦爆发疫情,可能要停工停产。 可深圳的“打工人”偏不。 没有工作条件,就创造条件。 哪怕居家隔离,也要跨过2米高围栏,把电脑主机“接”回家。 被困在公司了,也不矫情,铺盖一打,大家都是“舍友”。 一起床,也不用挤地铁了,睁眼就可以开始工作。 有个段子说: “别的城市跑毒带吃的喝的,而深圳人跑毒带电脑,哪怕是个台式机。” 深圳人对工作的执着,简直深入骨髓。 他们忙着“搞钱”之余,“顺便”抗了疫。 他们以一己之身,承担三责:保住工作、保住绿码、守住一座城。 这才是“深圳抗疫”最佳的打开方式。 疫情面前,深圳人都是“变装高手”、抗疫战士。 他们白天身着正装,下班把衣服换成防护服,“无缝衔接”支援一线。 无论是退役军人、打工人,还是听障人士,时刻准备加入抗疫前线。 家长们亦如此。 带娃、做志愿者两不误。 深圳人深知医护人员的辛苦。 即使顶着暴风雨,也要给他们送去热气腾腾的饭菜。 从熟练的样子可以看出,他们清一色都是“老手”。 在深圳,流传着一句话: “没当过志愿者,都不好意思自称深圳人。” 有一个90后女孩,名叫孙诗然,一下班就报名参加志愿行动。 任务是“扫楼”。 整整10个小时,爬上爬下,挨家挨户核查健康码和核酸结果。 累是必然的。 但“退缩”二字,从来没在深圳人字典里出现过。 不管刮风下雨,总是那么井然有序。 哪怕鞋子湿透了,也要忍着寒冷配合核酸检测。 在微博上,有位深圳网友问: “2022年第15次核酸,你们呢?” 底下的回答让人心酸。 “十来次吧。” “记不清了。” “20多次了。” 还有网友调侃道: 深圳最新问候语——被封没?用去公司不?测核酸没?24小时还是48小时?你黄了? 2022年才过了2个月,核酸却做了10多次,可想而知,他们有多不易。 但正是有了无数深圳人的守望相助,才使得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这也是最令人欣慰的地方。 深圳从始至终,有条不紊,淡定从容。 深圳人不恐慌,不焦虑,行动有序,应对迅疾。 深圳,是有底气的。 然而,就在深圳全民抗疫时,依然有人抬杠—— “深圳防疫怎么回事啊,不是说一线城市吗?” “深圳不过如此。” 此类言论,穷出不穷。 即使不是深圳人,看到这些,也会觉得寒心。 疫情暴发至今,已有2年之久。 深圳是如何对待疫情的,全世界都有目共睹。 批评可以,但不能盲目。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一句无知的话,会伤了哪些人的心。 更何况,深圳的抗疫,可圈可点。 前段时间,深圳迎来今年最强寒冷阴雨天气。 48小时降温幅度达8.8℃。 如果只是8.8℃,那也别小瞧广东的冬天了。 与此同时,还有长达104小时持续降雨。 那时,我还在埋怨地板湿漉漉的,不想上班。 但深圳的医护人员正顶风冒雨,坚守防疫一线。 他们每采完一个人,都要消毒手套。 不到十分钟,手就被冻僵。 这样下去非常影响防疫效率。 很快,生活保障组立刻采购一批物资。 12000副加绒防寒手套。 5000个暖宝宝。 一批防水鞋套等。 还特地准备保温送餐箱,保障轮班医护人员的生活品质。 无论什么时候下班,都能吃上一口热饭! 医护人员们非常感动: “有同事到晚上十点多才忙完,一打开保温箱饭菜都是热的,暖胃又暖心。” 它让全国人民看到: 什么叫深圳“温度”! 这种“温度”,不仅体现在医护人员身上,还体现在每一个深圳人身上。 我看过很多地方的防疫配餐标准。 大多数只管饱,饭菜不好不坏,凑合着对付。 但深圳的配餐标准,真的顶呱呱。 3月1日,福田区下沙管控升级。 很多网友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出不去了。 没一会,消息传来—— 每日三餐由政府统一配送!免费。 但是! 有一点,出乎所有人预料。 政府投喂的竟然是肯!德!基! 政府直接点了70000份肯德基。 网友们都馋哭了,忍不住在网上感慨。 深圳人真是幸福感爆棚啊! 深圳政府在“人情味”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深圳卫健委的那句话: “电话发我”。 起因是深圳有位孕妇,需要紧急入院,但核酸还没出结果。 情急之下,家人不得不向“深圳卫健委”的公众号求救。 一般来讲,官方号后台的消息太多,不怎么回应个别事件。 但这次,该读者很快得到霸气回复: “电话发我。” 之后马上解决。 从发出消息到解决问题,全程两小时。 简简单单四个字,温暖了市民因为疫情而无助的内心。 毒株在不断变异。 但深圳人,永远相信这座城市。 相信深圳的速度。 相信深圳的关怀。 也相信深圳的牛逼。 疫情下的鹏城,映证了政府的温暖,也令我们看见了中国一线城市的情怀。 这种抗疫,之于百姓而言,就是最温暖的抗疫。 深圳是中国的南大门。 疫情暴发以来,她始终以开放的姿态进行防疫。 毫无疑问,封关是最直接的防控。 但深圳却选择更高效,也更困难的那条路—— 既要保持客通货通,又严防境外病例输入。 整个过程,所有感染风险,都由深圳承担。 但她毫无怨言,默默扛下所有。 她依然沉默地,用科学的方式,为几千万深圳人,挡住新冠风险。 落地核酸; 集中隔离; 闭环运作。 每个环节,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可能。 可这还远远不够。 入境的,除了人员,还有货车。 这轮疫情中,“跨境货车司机”是防疫的重点和难点。 2月27日,检测出21名司机核酸阳性。 对此,深圳还是没乱一丝分寸。 她将防疫升级—— 用10多天时间,在口岸附近设置14个综合接驳站,以此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此外,深圳一边保护深圳人,还得一边保障香港同胞。 一边给深圳人送餐,一边为香港送去物资。 身兼数职。 多管齐下。 守着双城人。 图源:深圳特区报 她以一己之力,护卫千万人的安危。 也以一城之力,暖了亿万中国人的心。 这,就是深圳。 防疫人员夜以继日,坚守一线。 热心民众努力配合,一呼百应。 科学精准。配合默契。温暖有情。 深圳发达的原因,由此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以来,它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走在了全国首列。 经济,蒸蒸日上。 基建,高效高质。 服务,绝不官僚。 民生,落到实处。 这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究其根本,就在于它有开放的头脑,自由的市场,务实的精神。 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做实事的政府,和2000万做实事的深圳人。 有这样的政府与人民,何愁城市不发展?何愁疫情不平定? 现在,深圳已是3月,满城木棉花开。红如火焰,艳如云霞。 木棉花,也叫英雄花。 英雄花开时,疫情消除日。 我相信,病例清零,春回深圳,指日可待。 而当疫情结束,这座南方城市,定会以更开放、更人性的姿态,回馈每一个人。 因为—— 深圳,够强。 深圳人,值得。 点亮【在看】,为深圳加油,愿疫情早日退散! 参考资料: 《这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每个人都在努力》 《深圳抗疫“辩证法”》 《专访刘磊:深圳疫情有挑战但守得住》 《冷冷风雨中,被这群深圳人暖到了》 《齐心抗疫的日子,深圳人真的太太太太拼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作者:凌一,文章经授权转载自公号钱某某,ID:qianmoumou2018,这是一个50万年轻人的认知成长地,不矫情,有见地,字字带劲,句句犀利,陪伴你迅猛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