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为人熟知的三大爱好,就是读书、抽烟和游泳。据毛主席后来在中南海时期的管家吴连登说,主席那时即使游着泳,手里还时常夹着半根烟卷。直到81岁高龄的时候,这位有着长达63年烟龄的老烟民才彻底戒掉了香烟。 那么主席究竟为何这么爱抽烟呢?他又是从何时才开始抽烟的?烟火明灭之间,毛主席又做出了多少奇谋智策?今天知鉴明史就带领大家一起从一支烟里回望这位伟大领袖的风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点击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视频,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对战胡宗南一支烟后奇决策 电视剧《潜伏》里曾有这么一个片段:卧底在国民党天津站的余则成,在广播中听到延安被敌人占领的消息,心中无比慌乱。他失魂落魄地找到自己的上级,但上级明白,出走延安是为了更好地胜利。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一句话就让余则成从失落的情绪中恢复了过来,接下来就让我们从电视剧一起回到那段真实的历史...... 那是1947年,老蒋下令命胡宗南率领20万国民军队向延安进攻,还放话要凭此战结束内战,可老蒋对国内形势的把控太过浅显,以为凭借着军队的人数优势就可以一统天下。可我们的共产党早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的那支队伍了,早已在毛主席等人的带领下一步步迈向成熟。 胡宗南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胡宗南不仅指使大批军队持枪炮进入延安地区扫荡,还派出轰炸机对延安地区轮番进行火力强攻。 身在延安的毛主席知道老蒋这次是下了血本,在当时国共两党军队力量不平衡的情况下,硬碰硬的打法只会给我军内部增加更多的伤耗,于是毛主席当即就拍板——战略性的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简陋的会议室里,毛主席夹着一支烟卷,很坚定地对大家说:“敌我的力量还是比较悬殊的啊,我们只是暂时性的放弃延安,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解放延安,再去解放全中国。离开延安就还有延安,只守延安就会失去延安啊。” 转战陕北前夕,毛主席给自己化名“李得胜”,用他老人家的话来说就是,中国人民理应得胜,就算离开延安,也能取得胜利。 得知毛主席等人撤出延安的消息。远在重庆的蒋介石高兴得胡子都快翘上了天,他得意洋洋地对记者说:“三个月,三个月一定解放全中国。”老蒋当即就给胡宗南下了命令,要求他三天解决陕北问题,捉拿毛主席。 转战延安 自以为胜利在望的胡宗南想都没想,就继续带着主力军继续追击。另一边,已经带着部队转移到黄河边的毛主席却突然遇上了河水泛滥——面前是滚滚奔腾的河水,身后是胡宗南的十万追兵,毛主席陷入了深思,他知道自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确保战士们都顺利脱险。 看着面前的水花翻涌,毛主席忽然转头对警卫员说:“给我拿支烟来。” 熟悉毛主席的人也都知道,主席这是正在思考对策,可那时警卫连的战士们都不怎么抽烟,于是队伍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询问声——“有烟吗?快拿支烟来。”“烟,给得胜同志找支烟过来。” 终于,一根被捏的皱皱巴巴的土烟卷被大家从队伍里面递了出来,可毛主席并没有嫌弃,他从兜里掏出火柴把烟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良久才徐徐的吐出烟雾,火光明灭里,毛主席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卷烟烧到只剩最后一点的时候,毛主席掐灭了烟头,当即下令:“调头,我们不过黄河!什么时候打败胡宗南,什么时候过黄河。” 原本以为毛主席为了摆脱追击会选择渡过黄河的胡宗南,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如意算盘竟然打错了。一心想要集中兵力的胡宗南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忽略了后方的包围圈,毛主席不渡黄河的决定反而让解放军成功跳出了包围圈。 陕北 毛主席分析战局之后,利用胡宗南贪功冒进的心理,又进一步采取了“诱敌深入”和拖延战术,他带领部队在陕北的山区和高原上一次次迂回周旋,把胡宗南的主力军直接打散,让他们在陕北地区来回兜圈子。 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就直接歼灭了国民军队多达两万余人,也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老蒋一个沉重的打击。 抽烟提神曾一天抽了56支 毛主席的烟瘾,其实可以追溯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那时候我党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毛主席常常要在油灯和烛火之下,昼夜不歇地工作。 长夜漫漫,加之革命事业的重担,毛主席为了保证头脑清醒,总是靠抽旱烟卷提神。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土产的叶子烟味道十分呛人,可毛主席就是在这一根根旱烟的燃烧之中,为我们党的前行作出了一个又一个英明的决策。 正是在那时,毛主席和“烟”的交情越来越深,也用烟和当地的老乡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那时候延安地区的条件十分艰苦,粮食都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不要说是香烟,何况毛主席更不会为此就搞特殊。没有烟卷抽的时候,毛主席就学当地的老乡,用碾碎的烟叶子直接用纸或者树叶卷起来,但没有烟斗和滤嘴,这种烟对人体的伤害就更大了。但毛主席一向拿烟来当清醒剂,越呛的烟他反而越喜欢。 得知毛主席喜欢抽旱烟,很多当地种烟叶的老乡都纷纷上山去给毛主席送烟卷。起初毛主席总是推辞:“我不能拿群众的东西,你们种些烟叶糊口也不容易。” 但老乡们看主席不收,就半夜偷偷放到根据地的营房外,毛主席那时看到老乡们送来的烟卷,总是感慨地说:“我吃的是百家饭,抽的也是百家烟啊。” 延安的窑洞里,毛主席深夜里总要点上无数支烟,负责他生活起居的警卫员说,那时候为了写战争经验总结,毛主席几天都没有好好睡觉,他的房间里每天都萦绕着旱烟的烟雾,久久不散。 “等到革命成功,我就不抽了” 但因为主席后来总是烟不离手,那时候周总理还时常劝他少抽一点,要多为自己的身体着想,但毛主席听完总是打趣说:“等革命成功,我就不抽了。” 吸烟有害,毛主席也深刻地明白其中道理。可抗战时期,任何一步都不能走错,烟除了可以让他提神、保持清醒,更重要的是可以纾解紧绷的心弦,在吞云吐雾之间,为自己寻找一个放松休憩的间隙。 其实后来毛主席也跟自己的保健医生说过:“烟,我吸进去的并不多,大半都是在手里燃烧掉的。没有香烟掉在手上或吸上几口,在思考问题时,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有了香烟在手,就好像弥补了这个不足。” 革命时期长久的抽烟经历,也使得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会从他抽烟的动作判断主席当时的想法。 曾经在毛主席身边的警卫连呆过很长时间的一个战士说:“如果主席坐在那儿,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他就是在思考,那个时候我们都不会去打扰他。” 而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撰写《毛泽东传》的时候还说道:“如若可以找到香烟,毛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能够重新振奋起来......在没有烟草的时候,他也会把各种各样的带有刺激性的树叶当作烟草的替代品。或许世界上任何一个领导人,都不如毛泽东抽掉的卷烟多。” 毛主席抽烟最凶的那段时间,也正是许多重要思想和决策诞生的时间。回望那段艰苦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毛主席抽烟,不止单单因为烟瘾,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自己在繁琐的事务之中能够更好地思考。 63年烟龄晚年决定彻底戒烟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听从医生建议,很少再抽以前那种呛人的旱烟卷了。起初他喜欢抽一种“555牌”的铁罐香烟,因为抗战时期,毛主席带领的队伍曾经缴获过一大批国民军队的物资,其中就有这种“555牌”香烟。作为胜利的果实,相信这种“555牌”香烟抽起来一定别有风味。 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看到贺龙手里夹着一支他没见过的香烟,他很好奇地走到贺龙面前:“你这烟真稀奇哩,我都没见过。” 贺龙恰巧也是一个多年的老烟民,他笑着递给主席说:“您尝尝,这烟叫雪茄,好抽得很嘞。” 贺龙 主席接过雪茄深抽了一口,当下就觉得浑身清爽,嗓子里也都是清清凉凉的,和抽卷烟完全不一样。 “现在咱们中国也可以做这种卷制雪茄了,这就是四川什邡产的,抽这烟可比香烟好得多啊。” 自打抽过这种什邡雪茄之后,毛主席之后的五六年都认定这种烟。那时为了主席的身体健康,中南海的保健医生还专门在雪茄里面放了许多中药材,希望能减少抽烟给主席身体上带来的伤害。 其实毛主席也多次尝试过戒烟,就比如1945年在重庆和老蒋谈判的时候,因为蒋介石素来不喜欢烟味,为了表示我方的诚意,从飞机起飞的那天,毛主席就再也没抽过一根烟。 谈判的几个月里,毛主席就算烟瘾犯了,也不会抽一口,晚上为了提神,他就会捏一点泡过的茶叶放到嘴里慢慢嚼上一会儿。 重庆谈判时期 会谈结束毛主席离开重庆的时候,蒋介石曾经私下跟陈布雷说:“毛泽东不可轻视啊,据说他嗜烟如命,每天少不得要吸上五十根烟。但是知道我不吸烟以后,在同我谈话期间一根烟都没有吸收,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建国之后,在身边医生的督促之下,毛主席也进行过一场“禁烟运动”,那段时间如果烟瘾犯了,毛主席就会拿起一根放在鼻子下面使劲嗅一嗅,有一天周总理看到这一场景,心里有点酸酸的,他开口劝道:“主席,实在不行,就抽一根来吧。” 但毛主席只是一笑,他放下手里的烟卷,“不能抽啦,我已经戒了好久了嘛,这些日子,你哪里还能看到我抽烟哩?” 似乎毛主席放不下烟,更多的就是寻求一个心理上的放松,只要他老人家心里还装着事,肩上的担子没有真正放下,他也是离不开这烟的味道。 一支香烟,贯穿了我们伟人领袖的一生,晚年的他自己毅然收起了所有烟具,至此都没再抽过一口烟。毛主席长达63年的烟龄,其实也正是他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殚精竭虑的63年,烟是他的提神剂,也更是他为党和新中国作出指引的灵丹妙药...... 今天知鉴明史从毛主席和香烟的羁绊说起,缅怀了我们的伟人领袖为党为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的一生。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本期内容的朋友点赞评论关注支持一下吧,咱们下期再见! 巴黎世家高仿 https://www.sumipvc.com/product/balenciag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