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充值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经济重要“命脉”的金融,走过了怎样的100年?过去的百年,在党领导的金融工作中,有哪些事、哪些人、哪些片段值得今天的我们回顾和总结? 我们历经半年多的遴选梳理,拟定线索,查找史料,寻访踪迹,整理采写成一组《江苏金融百年回眸》。回望是为了前行。希望通过这次联合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苏金融,同时激励金融行业为建设新江苏作出新贡献。 2019年6月13日,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新成员,科创板正式开板,同年7月22日首批公司上市,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大胆尝试拉开了帷幕。科创板架起了金融资本与科创要素的桥梁,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弥补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 创新的“引擎”不断轰鸣,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提供了动力,科创板成为江苏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检阅场”。科技企业加速集聚,如鱼得水,到2021年11月中旬,江苏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68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科创板新赛道上发力奔跑,江苏创下了多个第一。在科创板首批25只股票中,江苏企业占据了4家,分别是华兴源创、瀚川智能、南微医学和天准科技。华兴源创是首家获得证监会注册发行许可的科创板公司,从提请注册到证监会按法定程序同意用时仅4天,成为“科创板第一股”,见证了江苏推进科技创新的决心。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江苏在科创板这块“改革试验田”上不断耕耘,总结出了“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实现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并充分满足科技企业发展空间、技术研发、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培育了一批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企业。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江苏证监局联合发布《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底,要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征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该行动计划包含了企业上市培育、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上市企业提升、上市公司规范发展、中介机构优质服务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等五方面专项行动,以高瞻远瞩的判断、审时度势的决策,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协同发挥作用。“在谋划科技强省建设思路和举措中,有关部门注重处理好自主与开放、发展与安全、研发与应用的关系,着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内涵型增长。”江苏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说。 “硬科技”释放科创板创新聚集效应,业绩大幅增长。华润微不断推动应用领域升级,推出了IGBT模块产品,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9.28亿元,同比增长41.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4亿元,同比增长145.20%。华兴源创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9.3%。 “挂牌科创板,募集资金投向‘半导体事业部建设项目’,是公司在集成电路测试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华兴源创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科创板企业不俗的业绩,证明了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意味着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科创板为江苏打造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开放强省注入了新动能,正如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邱志强所说的那样,一系列“组合拳”在努力推动江苏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上市公司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质效更加突出、资本市场“江苏板块”品牌更加闪亮。 杜立明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