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吧交友 吴立:天风研究所副所长、农林牧渔/中小市值首席研究员 曾在中粮集团从事多年农产品期货操盘、研发工作,2010年6月份至今从事农林牧渔行业研究。 研究特长:对畜禽养殖产业链、饲料板块、动物保健、宠物产业、粮食安全等有深入研究,擅长把握产业链大趋势,从农产品供求基本面及价格走势发现投资机会。 曾获2013年新财富第5名,2014年新财富第4名,2015、2016年新财富第1名,2017、2019年新财富第2名,2020新浪金麒麟中小市值研究最佳分析师、新财富、21世纪金牌分析师、上海证券报、Wind金牌分析师第二名,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第一名。 将个人闪光变成耀眼光芒 作为一个地道的山东人,吴立为人豪爽,喜欢和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会更踏实,更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除了自己成长之外,他也一直带领着团队成长,他是团队中的老大哥,团队成员都亲切地叫他“吴老大”、“立哥”。 聚是一团火,吴立善于发现团队每个人的闪光点。“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我会根据性格特点和能力来分配工作。比如团队中有的人腼腆,不擅长路演,但喜欢做深入研究,就会安排些写研究报告方面的工作。”而对那些喜欢交流的人则会安排更多路演、现场调研的工作。在吴立看来,能够来天风研究所的都是有理想、有追求、双商在线的精英,而他要做的就是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组里的90后分析师王聪说:“他为团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分析师得到锻炼,能够快速成长。”团队成员陈潇2017年毕业后就来到这个团队,在吴立的培养下2019年获得了研究所的最佳新人,陈潇说:“他是我的恩师。到天风、来到他的团队是我工作历程的一个起点!开始时,我状态不太好,但是他给了我很大的包容,也给了我很多指导,在他的帮助下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他对我们毫不吝啬,会主动地把资源放给我们,我们很多人的第一份资源都是建立在立哥的基础之上的,他很信任我们,我们也非常信任他。” 吴立说:“如果你让他们始终处于一个助理的角色,就很难成长起来。”一般情况,新人几乎很难有机会直接面对客户,但吴立认为每个人都有成长的过程,“把项目交给他,如果没做好,我们可以来分析问题,我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而除了分享资源,吴立还会非常大方地分享奖金包,有了收益都会拿出一大半分给团队, “如果这个项目做好了,他就应该获得应有的奖励。”大家在吴立的影响下都相互信任,工作气氛和谐,形成了一个稳定且有凝聚力的团队。 专业+可靠=信任 专业和可靠是吴立认为作为分析师所必需的两个特质,“这是我给团队提出的两个基本要求。做分析时一定要专业,数据要详实、准确是基础,同时方向感也不能有偏差。如果稍显不专业,别人就会丧失对你信任。” 吴立觉得自己的团队有一种“儒商”的风格,“我们团队山东人比较多,凝聚力比较强,不是那种特别sales的团队。”吴立的团队在业内口碑一直很好,研究上也拿过很多奖项,曾连续两年获得新财富第一名、三年获得水晶球第一名。但是吴立坦言,比起这些第一名,“能写出好研报,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提升团队影响力,才是更有成就感的事。” 目前,吴立在所有农业的卖方首席中是上市公司和产业资源最丰富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吴立有着很高的情商同时还对市场拥有非常敏锐的判断力。陈潇说:“立哥行业的敏感度非常高,市场基本面有哪些拐点和边际变化还有资金面的变化,他都可以前瞻性地把握到,这是一种天赋。”而吴立则谦虚地表示自己哪有什么天赋,“都是一步一步上山下乡做深度调研做出来的,只有依靠勤奋和努力,和产业里的大佬去交流,保持学习的状态,理解才会越来越深刻。” 吴立和他团队研究的方法,某种程度上也是天风研究独特的方法论——不局限于市场波动,更要通过深度研究做成国家级高端产业研究智库。具体来说,专家对于自己研究的细分行业的认知非常清晰,但他们对资本市场或者赛道上下游行业也有认知需求。吴立一直坚持把自己产业资源和智囊库分享给其他专家,联合产业横向纵向的信息,从点到面发散挖掘出更多价值,最终形成一个研究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晓光总常常提到的平台效应。” 吴立记得自己曾经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一个宠物产业的论坛,晚宴上一个不相识的男士来向他敬酒。“吴总,非常感谢你。我就是因为看了你之前写的关于宠物产业的一些报告,才让我在面试的时候有了更多新鲜的观点。”原来这位男士是某宠物食品产业龙头中国区的销售总监,他是专门来向吴立表示感谢的。这件事让吴立非常的感慨,自己做的研究在某个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成就了他人。 勤奋是基因,责任是门槛 在工作中的吴立也和大多数分析师一样,三分之一的时间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写报告,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演。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都能各自独当一面,但他依旧走在研究分析的前线。每天早上8点他会进行30分钟到1小时的电话晨会,或讲或倾听。接着迎来一整天的调研或者路演,到了晚上通常会组织各种研究产业领域上下游的专家一起对产业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农林牧渔不像商贸零售、服务业、酒店旅游那些行业,调研的地方和大家想象的金融人士的标配写字楼不同——通常都在“下乡”,“如果你要去看种植情况那你就要去田地里,如果要看卖饲料的养猪场那你就要去县城。” 魏振亚是吴立的同门师弟,在研究所和吴立已经共事了五年,他说:“他出差一直是赶早班机,我都很难一直如此坚持。”有次吴立出差见客户,下了高铁在出租上的时候就开始胃痛,痛得满头大汗。“我们都劝他到酒店了就休息。”但下了车后,吴立却依旧开始调研,“其实我们看得出来他当时有多难受。” 面对工作,吴立总是能拿出100%的责任心来。不论是对于内部的支持还是客户的需求,他都能凭借自己的责任心去尽全力做好服务。常常晚上已经安排了三场电话会议,但只要公司销售有需要,他都会再拿出一两个小时给需要重点对接的客户去打一遍电话。“理解客户的需求,就是‘与客户共生共荣’,这不是一句口号,是天风的一种精神。而且我们这行业很有意思,我们的大客户很有可能哪天就自己去创业了,小客户有可能哪天就变成大客户了,做就要做到一视同仁。” 天风研究所从0到1,吴立一直深入其中,五年走来,有风雨,也有波折,让他体会到了很多企业家在管理团队时的不容易,也从中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这让他成就感倍增。 “坚持!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答卷。”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文章来源:财经网) 文章来源:财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