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奇侠传7 https://www.xianjian520.com/ 眼下,正值北京冬奥会紧张筹备之际,而西方却趁机再次展开了对中国的围堵和遏制。 美国带了个坏头 12月6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表示,美国将不会派出任何外交形式的代表团参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以及冬残奥会。至于理由,拜登政府当然只有拿着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由“老调重弹”。 普萨基强调,拜登政府会继续为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进行辩护,在不排除任何外交和官方代表参加冬奥会的情况下,依旧会对自由参加比赛的美国运动员全力支持,还辩称,美国人会为运动员而加油。 值得一提的是,普萨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拒绝使用“外交抵制”。拜登虽高举抵制的旗帜,但与从前相比也显得有些瞻前顾后。 虽然美国口中不承认“外交抵制”,但事实大家都看在眼里,并且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这么做。 据CNN报道,美国上一次“外交抵制”奥运会是在1980年吉米·卡特执政时期。就在莫斯科奥运会举办的前一年,苏联军队悍然入侵阿富汗。美国为了抵制苏联政府,拒绝派出任何官方代表出席,而莫斯科仍旧保留美国运动员出场资格。 美国的“霸权”思想从未停止过,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不过可笑的是,中国从未向美国政客发出过出席北京冬奥会的邀请。 而且无论美国来不来,北京冬奥会都会照样开,并且会开得很好,因为只有运动员才是北京冬奥会的真正主角。 近年来,美国不断抹黑中国,甚至编织谎言捏造出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种族灭绝”等侵犯人权的谎言。对此,我国外交部发出警告,美国不要把冬奥会作为自己的政治操弄舞台。 澳大利亚想“哗众取宠”? 美国“大哥”带头闹事,接下来“小弟”们也开始跟风。 在12月6日我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当记者问及“澳总理莫里森称澳将考虑是否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时,赵立坚对此表示,冬奥会属于运动员,是爱好者的盛会,而不是某些西方国家的政治秀场。 澳大利亚作为“反华先锋”,多次赤裸裸地对中国发起政治挑衅,虽然此次莫里森政府还未明确表态是否“抵制冬奥”,但有相关的“意向”就已经是一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冒犯。 奥林匹克反对任何“政治操弄”,“抵制”奥运更是不可取、不明智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已公开表示,任何国家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行为都没有意义,他还公布了澳大利亚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情况。 国际奥委会委员:基本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鉴于拜登政府的错误决定,国际奥委会也相应发声。国际奥委会委员迪克•庞德对此表示,“美方此举对北京基本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迪克•庞德强调称:“默认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回到这样一种位置——即运动员会去参加比赛,比赛会继续,与中国的关系也会顺其自然。” 当前,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除了国际奥组委给予中国高度评价外,外国运动员也蓄势待发,其中包括大量美国、日本运动员。 中国和奥组委始终相信,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引和各方努力之下,我们一定能为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而那些打着“抵制冬奥”旗帜的国家,最后只能尴尬收场。美国在没有收到中国邀请的情况下做出“抵制”声明,完全就是哗众取宠、自作多情,不仅是对《奥林匹克宪章》精神的严重玷污,还是严重的政治挑衅。我国14亿中国人民不会原谅这种行为,我们将会坚决维护奥运会尊严,不让那些西方政客卑劣的伎俩得逞。 至于美国,早就应该从“春秋大梦”中醒来看看现在的世界了!(新文) 延伸阅读 澳大利亚炒作台海议题,拿冬奥会做文章,澳学者说了句公道话 澳大利亚最近颇有抢美国风头之嫌,在台海议题上、冬奥会事宜上频频炒作,中澳关系越发紧张。 近日,澳大利亚政府正在考虑一件事,那就是“是否抵制北京冬奥会”。 所谓的“抵制”并非是阻止澳大利亚运动员来北京参加冬奥会,而是澳大利亚政府不会派代表参加。 不过,目前莫里森政府还在看美国的眼色,决定先观望一段时间,估计等拜登对此事表态后才做出最后的决定。 不得不说,澳大利亚在当跟班的路上拼尽全力了,一副卑躬屈膝的姿态实在可笑。 那么,拜登政府又会对这个事件做出怎样的决定?从近期俄媒的报道不难看出,拜登政府偷偷摸摸地在给北京冬奥会使绊子。反推澳大利亚如今能有“抵制”的想法势必也是嗅到了美方的一些讯息。 在奥林匹克事业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如果拜登政府真的做得太过火了,就实在有点上不了台面了。 不过,无论美国和澳大利亚想唱啥双簧,都没有办法阻止北京冬奥会的举行,全世界这么多国家的运动员都盯着眼睛看着,谁是谁非大家心中自然有数。 不过话说回来,在替美国对华施压这件事上,澳大利亚似乎没有痛改前非的念头,莫里森选择了一条路走到底。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彼得·达顿 有媒体在近期发表了题为《澳大利亚在台湾问题上叫嚣之前为何要三思》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提到了在台海议题上叫嚣的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彼得·达顿,并对达顿单方面的“承诺”表示担忧,澳大利亚如果一味跟随美国便很容易卷入冲突。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美英澳新联盟的确给澳大利亚不少底气,间接也让台海局势更加的不可控。 有专家分析,尽管不少媒体在嘲讽美英澳新联盟,预判这个组织并不能掀起太大风浪。但在美国的主导推动下,美英澳三国发起成立了一个新的战略联盟,澳大利亚在其中定会发挥“大作用”。 另外,作者还强调了中澳经贸的重要性,澳大利亚外交兼贸易部的数据显示,2019-2020财年,中澳贸易额达到约2511亿澳元,约占澳大利亚贸易总额的28.8%。 中国可以没有澳大利亚,因为中国自身强劲的市场优势还可以选择许多的合作伙伴,但澳大利亚失去了中国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最后,作者强调,中美之间的共生关系,澳大利亚最好不要不识趣地掺和。澳大利亚的政客们再想对中国发出武力叫嚣时,他们应该三思而行。 的确,目前的中澳关系可谓是跌到了冰点,过去一年,澳洲已经失去了对中国数十亿澳元的出口,包括大麦、肉类、海鲜、木材、棉花和煤炭。当然,在澳洲众多的出口产业中,不单单是农业受挫,教育业所受的影响也在一点点展现出来。 近日,就有澳大利亚大学领导发出警告,我们需要中国甚于中国需要我们!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博士认为,教育目前成为澳大利亚仅剩的每年价值超过100亿澳元的出口。 有关数据显示,在澳大利亚的主要学生签证中,中国排在印度,尼泊尔,越南和马来西亚之前。在澳洲的40.8万个国际留学生签证中,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加起来几乎占了一半。 的确,澳大利亚的留学业务可以说就中国学生撑起来的,如果失去了这些学生,澳大利亚的教育行业根本没有发展的空间,而后续的连带效应也会更加明显,比如影响和留学业务相关的就业问题。 据悉,国际教育行业是澳大利亚的第四外汇收入,每年价值约为380亿澳元,并提供24万个就业机会。 另外,澳大利亚高校的生存问题也受到影响。 事实上,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中澳关系的紧张已经影响到了许多澳大利亚高校的财政状况,根据此前的数据统计,澳大利亚最有名的8所大学将缩减6700个职位。新南威尔士大学曾表示,所有员工自愿减少20%的薪水以维持学校能够正常运营。 看来,这些高校在努力地让自己不徘徊在破产边缘,看到这样的情形,澳大利亚政府似乎也开始服软,在近期鼓励超过8万名持有留学签证的中国留学生在明年返回澳大利亚校园。 不过,中国留学生是否会返回澳大利亚就是基于个人选择,但澳大利亚此前的种种行为恐怕早已让这些留学生心寒。 近日,“澳中高等教育关系的未来”论坛开展,学者们更是对中澳科学合作表示了担忧,昆士兰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斯科特·谢波德表示:“可以这么说,我们需要中国甚于中国需要我们。” 人贵有自知之明,国家更是如此。 我们希望澳大利亚认清自己的定位,也趁早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味地唯美国马首是瞻,充当对抗中国的急先锋,澳大利亚完全是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美国。 如今,澳政府的一意孤行已经让国内怨声载道,奉劝澳大利亚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