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宾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低保特困救助保障标准全省最高

2021-12-11| 发布者: 酬宾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2021年,青岛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人民...
仙剑6下载 https://www.xianjian520.com/pa6xz/

  2021年,青岛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化“创一流、当排头”意识,担当作为、创新实干,奋力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镇街社工站建设和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提标等3项市办实事任务;全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和全省养老服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9个单位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数量居全省首位;入选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城市。

  养老服务扩面提质。建成40处农村镇级居家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由专业养老机构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的城市;举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全市家庭养老床位数达到1.9万张。举办2021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在全省率先开发养老服务地图,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为2500名失智老人发放防走失定位手环,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切实增强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安全感。

  儿童福利温暖入心。成立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区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投入420余万元购买社工服务,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400人次。开展心理关爱服务项目,调研全市困境未成年人心理需求,制定个性化关爱方案。

  民生保障托稳兜实。将低保、特困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标准为全省最高,有效保障9.6万名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残疾人、困境儿童救助保障标准同步提高。建立区市、镇街、村居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网络,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主动发现,救助困难群众8100余人。创新“物质+服务”多维救助,获评2021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实践案例。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障,帮助19名走失人员成功寻亲。

  慈善福彩汇聚爱心。建立慈善组织综合监管机制,落实慈善优惠政策,动员各级慈善组织开展服务项目81个。福利彩票销量、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开展关注老人、儿童、残疾人群体等各类公益活动25次。

  社会组织繁荣发展。全市社会组织达到10358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1家社会组织被推荐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阳光收费行动,减免收费近1400万元,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124家。鼓励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150家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经济纠纷化解、会员矛盾调处。

  社区治理精准精细。完成全市2072个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创新“一选三配套”模式,强化社区制度保障。全面推广“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举办社区供需服务大集,搭建社区服务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建成75处镇街社工站,实施困境人群服务、社区治理赋能等项目100余个、服务人数3万余人。

  政务服务方便快捷。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工作,将12个部门25项救助事项接入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公民身故一件事”11件事项实现静默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跨省申请,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解决了适婚群体返乡登记的痛点。持续优化道路命名流程,命名城区道路196条。

  民政领域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保障民政领域公共卫生安全。完善养老机构智慧消防平台,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保障民政服务机构安全运行。

  建议诉求高效办理。2020年“三民”活动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38条,全部认真研究、办理反馈,并择优采纳实施。2021年,通过民政领域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受理咨询建议20340件次,均按期办结。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

  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改善幅度近年来最大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2021年,市生态环境局深刻把握“十四五”开局形势,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核心任务,坚持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以高标准治污、高效能创新,高质量服务,打造多领域“青岛样板”,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11月,PM2.5、PM10浓度分别为27、5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9%和5.4%,空气质量继续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6处城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2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保持稳定,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98.8%。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任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岛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从抑尘、控车、压煤、减排等重点方面持续“治气”,出台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攻坚“30条”,落实精细化治理措施,“青岛蓝”更经常的出现在市民的朋友圈中。

  出台《青岛市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保障提升攻坚方案》,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城镇、生活等水污染治理,并针对大沽河等9条重点河流制定“十四五”一河一策工作规划,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22位,改善幅度为近年来最大。

  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灵山湾获得全省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评审第一名,西岸前海湾区、崂山湾区美丽海湾建设纳入“十四五”国家海洋生态环保规划。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达到98.8%,海洋城市特色更加彰显。

  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坚决查处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着力解决市民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50起,处罚1亿元,36起案件移送公安部门依法查处。高质量完成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建立严谨高效的工作体系,综合运用清单化调度、督战检查、问题督办、验收销号等手段,严抓实干落实整改。

  大力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巩固提升五年行动,推广“县域打包、全域治理”模式和集中拉运、纳管、建站等治理方式。截至目前,今年新开工村庄1710个、竣工544个,实现投资21.83亿元,开工数量、投资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累计76.2万群众受益。

  主动融入“项目落地年”主战场,努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组织编制《青岛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助力西海岸新区申报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印发实施《青岛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旅游总收入1249.6亿元同比增8成

  “前三季度,青岛市规模以上文化娱乐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9%;接待游客7117.5万人次,同比增长98.1%;实现旅游总收入1249.6亿元,同比增长80.3%。青岛市在2021年宜居宜游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列全国第2,在游客满意度排名中列全国第6,在旅游投资热点城市排名中列全国第10。”在国内疫情不断反复,文化和旅游业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逆势而上,向广大市民交上了前面这份2021年亮眼的成绩单。

  推动全市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13条产业链的战略部署,2021年青岛市文旅局在政策支撑、招商引资、创新营销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文化创意、精品旅游两大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一是聚焦产业升级,政策扶持凸显新成效。针对疫情冲击,及时出台旅游企业纾困政策,争取财政资金1200万元,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针对海洋旅游发展瓶颈,组织出台游艇、摩托艇、帆船、潜水等海洋旅游规范性文件7个,积极支持海洋旅游新型业态规范发展。制定出台“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支持文旅企业做大做强做优。2021年,全市6家企业获评全省“十强”产业龙头企业、精品旅游产业领军企业,居全省首位。即墨古城入选国家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个项目入选省级集聚区。2家单位入选全省首批精品文旅小镇,11家单位入选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

  二是聚焦产业短板,定向招商实现新突破。紧盯全球500强文旅企业和顶尖文旅项目加大招引力度,全年重点推进的文旅项目5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额达到1800亿元。其中,投资30亿的地中海俱乐部项目已正式签约,投资过百亿元的亚特兰蒂斯酒店项目进展顺利,将有效弥补我市缺少旅游度假酒店、旅游淡旺季差距明显的发展短板。

  三是聚焦宣传推介,城市营销再上新台阶。举办上合国家旅游城市推介会、中国-巴基斯坦双向旅游推介会,中巴旅游服务平台入驻上合示范区商旅文中心,“国际友人@Qingdao”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获评省政府文化创新奖。举办国际邮轮峰会、国际影视博览会、海洋童玩季、谭盾音乐周、海洋婚恋文化周、爱奇艺尖叫之夜等文旅活动168项,承办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展演,7部国内顶级歌剧在青上演,城市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持续提升。

  推动文旅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

  在公共服务的提升方面,青岛市文旅局聚焦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缩小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努力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文旅公共服务。

  一是加快公共文旅设施建设。建筑面积8万平米的市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市美术馆完成升级改造,市图书馆新馆已形成选址方案,110处智慧书亭、社区书屋、朗读亭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9处基层文化设施新建、改扩建任务稳步推进,15分钟文化圈更加完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2家民宿入选全省首批五星级旅游民宿,3家饭店获评5星级饭店,5星级饭店达到11家,占全省的1/3。

  二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累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4.8万场、文艺演出3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6万场、“戏曲进乡村”4000余场,惠及群众1300万人次。争取国家、省、市、区(市)专项资金4760万元,举办各类惠民消费活动5700余场,惠及市民300万人次、企业600余家,直接拉动文旅消费3.05亿元,间接拉动6.47亿元。

  三是加强文艺精品生产创作。组织创作的吕剧《民心安处是吾乡》获“泰山文艺奖”,民族歌剧《国·家》在中国歌剧节成功首演,13部作品参加全省庆祝建党100周年剧目展演,一批代表青岛水准的文艺精品力作大放异彩。在青拍摄的影视剧目达70余部,在青拍摄的电视剧《巡回检察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在全国热播,《铁道英雄》成为“山东出品”首部票房过亿影片。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

  2021年,青岛市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推动更多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今年,市文旅局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工作方案》。开展文物安全百日攻坚行动,整改安全隐患66处,查处文物违法案件5件。青岛老城区、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有序推进,青岛成功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联盟。实施“探源青岛”工程,琅琊台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获评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青岛入选全国唯一的近现代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城市。

  持续打造“博物馆之城”,全市新增注册博物馆4家,总数达到107家,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占87%,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4位。新获评国家一二三级馆11家,累计达到19家。继今年7月海军博物馆重新开馆后,经积极争取,又一国字号博物馆——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将落户青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海洋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全国海洋旅游新地标。

  加大非遗扶持力度,为29个非遗项目、78名非遗传承人发放补助250万元,为3家非遗企业兑现扶持资金105万元。2021年新增非遗代表性项目6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1个,市级40个。胶州市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城阳东流亭社区获评省文化生态名村,2家单位获评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本报综合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酬宾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酬宾网 X1.0

© 2015-2020 酬宾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