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央企改革的推进,央企总部搬离北京的步伐不断提速。 “我们12月15日要搬去上海办公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船集团内部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船集团响应国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政策,将总部迁至上海,下月底料将在上海挂牌亮相。除了中船集团,今年9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已在上海挂牌;中国长江三峡同期也搬去武汉;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化控股集团则宣布落户雄安新区。 数名不同央企员工透露,今年有十家央企被谈话要求搬离,其中,中国华能集团和中国华电集团被要求于2022年底搬离。而传言首批被要求搬离的央企,共同特征是总部地址位于二环内、临近长安街。 央企总部都在哪里 “央企总部过于集中在北京,是以往计划经济模式遗留下来的,也是曾经资源分配高度集中的产物。”11月15日,财经国家周刊发表文章《离开北京,央企总部往哪里去》称。 根据最新目录,国资委旗下共有97家央企。其中,上海5家,东北5家,广东4家,河北雄安2家,成都1家,港澳4家,其余均在北京。 以下是各地央企分布情况: 上海: 共有5家央企,分别为东方航空集团、中远海运集团、中国商飞集团、宝武钢铁集团及中国电气装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气装备整合了前央企中国西电集团,导致西安“痛失”唯一央企总部。 港澳: 香港共有三家央企总部,分别是招商局集团、港中旅集团和华润集团。而同样是特别行政区的澳门,也有一家央企总部,就是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 目前有2家央企,分别是华侨城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 广州: 有2家央企总部,分别是南方航空集团和南方电网公司。 武汉: 有3家央企总部落户,除了今年刚迁过去的三峡集团,还有东风集团、中国信科集团。 成都: 目前也有一家央企总部,即东方电气集团。 河北雄安: 目前有2家央企,分别是新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及从西安搬迁的中国华能。 东北地区: 目前有5家央企总部,且均以重工业为主,分别是总部位于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位于齐齐哈尔的一重集团、位于哈尔滨的哈尔滨电气集团、位于鞍山市的鞍山钢铁集团及位于大连的华录集团。 央企“离京”信号强 “无论央企愿不愿意,搬离北京一事是肯定会发生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今年,央企搬离的信号转强。 今年1月底,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称“草案”)。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动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转移,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规划,支持部分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高等学校等向雄安新区有序转移,促进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错位联动发展。 7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透露,按照总体工作部署,从今年起将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标杆性项目,为深入完成中长期疏解任务奠定基础。 据了解,正是在这之后,有十家央企负责人被约谈,而这些央企的总部地址多为二环内临近长安街两侧。据悉,传言中被要求搬离的华能、华电和三大银行巨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行)的总部恰好都符合这个标准。不过,目前只有中船集团给予了离京的明确回复。 央企总部去哪儿了 目前央企总部过度扎堆在北京,这带来两大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不利于央企本身的市场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北京的大城市病。 从2014年开始,在京央企就开始陆陆续续将公司总部搬离北京。 2016年,中国远洋、中国海运两大航运巨头重组为中远海运集团,总部落户上海自贸区。 2019年,中船工业、中船重工等“两船”合并中国船舶集团,总部也设在了上海。 2021年,中国电气装备集团“选址上海”;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化控股集团则“落地雄安新区”;中国华能集团可能搬迁雄安新区;中国长江三峡则“搬迁武汉”。 由此可以看出,一部分央企总部向雄安新区集中,而另一部分则是结合自身发展所需,聚焦主业,靠近产业前沿。 除了雄安新区,上海也是央企中意的地方。作为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科创中心,那些寻求更深程度国际化的央企,必然会对上海青睐有加。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公司、中国电气装备便是如此。 目前,央企改革重组已经进入加速通道,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稀土集团都已纳入筹建日程,央企总部将会陆续离开北京,而更高层面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也已在谋划和推进之中。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