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侦探调查事务所 作者|任平生 前不久,我带着6岁的侄女去验光。 可是没想到,检查结果让我当场懵了: 她竟然近视,已经有了100度! 太让我意外,没想到孩子这么小就近视了。 我告诉表姐,侄女已经有了近视的症状,需要查出是真性还是假性,而且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起来。 她恍然大悟,后悔自己心太大,一直没注意到孩子的变化: 孩子在一年前就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 当时还没注意,原来那个时候就开始近视了! 其实,在小学生的课堂上,戴眼镜的学生已经不是少数了。 《人民日报》就曾报道: 北京市小学一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已达到34%。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也就是说,每两名儿童青少年中就有一人近视。 孩子近视了,是真性?还是假性? 值得一说的是,近视的确呈现出幼龄化的趋势。今年7月,在武汉市的一家医院小儿眼科门诊,一名3岁孩童被查出近视800度。 在河南,出现过2岁3岁的孩童,近视达到900度的情况。 一般来说,近视的度数在300度以下者(<-3.00D)为轻度,300~600度者(-3.00D--6.00D)为中度,600度以上(>-6.00D)者为高度。(节选自《眼科学》) 有人说这之间的差别是不是只是度数? 当然不是,而是眼底的改变。 高度近视一般指600度以上的近视,其危害是: 轴性高度近视,眼底视网膜、脉络膜变薄,可导致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严重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影响视力。 而且,存在以上症状的高度近视多会伴有飞蚊症、眼前漂浮物、夜间视力极差,闪光感等。 高度近视人群发生白内障青光眼也比正常人高。 所以,从细节处做好预防观察,尤为重要。 就像我表姐,从未从侄女日常阅读习惯中发现孩子眼睛的问题,近视也就越来越严重。 不过,有家长也很疑惑: 我们都不是近视眼,为什么孩子近视会这样严重? 其实,近视当然是有遗传倾向的,但并不是所有近视都能遗传。 相关研究表示: 同等条件下,相比父母双方都没有近视的孩子,父母一方有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要高出2.1倍左右。 假如父母双方都近视,那孩子近视的可能性则要高出4.9倍左右。 尤其高度近视,遗传几率更大。 不过,验光就一定是准确的吗? 曾有一个妈妈说,自家小朋友在一次验光时,发现视力低下,有100度左右的近视。 但在使用睫状肌麻痹的药物,过几天再去医院检查,却发现小孩子的视力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假性近视呢? 是因为,如果眼睛过度疲劳,那就会出现眼部肌肉痉挛。 长此以往就会把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之前,一旦放松、松弛,近视就会消失,于是度数就恢复了正常。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假性近视” 如何才能得到最科学的验光方式? 那就是散瞳验光。 如果睫状肌放松了,俗称散瞳,验光之后依旧是之前近视度数,那就是真性近视。 总而言之,检查很重要。 如果长时间持续假性近视,造成睫状肌持续痉挛,甚至诱发晶状体状态改变,形成不可逆的过程,就很可能真的发展为近视。 影响视力的,当然不止是手机和电视 很多孩子看到孩子近视,一般都会觉得孩子近视肯定就是因为电子产品。 不可否认的是,电子产品的蓝光的确会影响视力健康,长时间使用不仅会破坏视网膜视细胞,时间久了还容易造成视网膜变性。 但是影响孩子视力健康,并不是电子产品这么简单。 相关研究表示:和美国普遍电子化教学相比,中国孩子看电子产品的时间还更多。 可是,美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只有10%,而中国孩子的近视率却高达52.7%。也就是说,除了电子产品,造成孩子近视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 1、用眼时间和坐姿不正确。 我家女儿从小就喜欢阅读。 只要一看到书,就能坐在那一动不动看好几个小时。 读着读着,她也会趴在书桌上,根本听不见周围的人跟她说话。 被查出来近视后,医生说: 孩子的课桌高度有问题,所以造成了近视的加重。 如何才算是适当的用眼距离? 眼睛要保持离书本50--60cm左右,胸口离桌子一拳距离。 以及每隔30到40分钟一定要让眼睛休息一下。 2、长期宅家,缺少眼肌运动。 一项针对6岁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的试验显示: 每日在户外活动累计3小时的孩子近视率仅0.8%。 户外活动1小时的孩子近视率则为3%。 而每日户外活动仅半小时的孩子近视率为24%。 为什么会这样呢? 美国曾经有一项追踪青少年5年近视发展变化的研究发现: 经常在户外进行活动的孩子,不仅能够接收充足的阳光,还可以促进眼睛视网膜神经细胞分泌多巴胺,抑制眼球增长。 伴随着运动,眼肌会加剧运动,这也增加了眼肌调整能力。 假如孩子在每天累计运动一小时,做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运动,对于保护孩子的视力,是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不要摄入过量糖分 成都就有一个女孩,因为过度吃甜食,最后的近视高达1500度。 为什么吃糖会影响视力呢? 因为糖分在人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维生素B1和钙帮忙。 过度摄入糖分,那就容易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影响视力健康。 另外,儿童长期的糖分摄入过多还会导致血糖升高,降低体液的渗透压。 如此一来,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变形,屈光度增高,加重近视。 所以,要想眼睛发育好,就要保证营养均衡。 少吃糖,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以及动物肝脏和胡萝卜、菠菜、紫薯等含着花青素的紫色食物。 另外,钙是眼部组织的“保护器”,它会保护视网膜的弹力。 儿童长期缺钙,即体内持续钙元素的减少,也会使眼球壁失去正常弹性,眼球易伸长,从而引起轴性近视。 4、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过程是人体生理调节的重要手段,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晚上睡眠时间不充足会影响眼部发育,从而引起近视。 韩国有一个研究显示: 每天睡7个小时的孩子,近视率为84.7%,而每天睡10小时的孩子,近视率是75.4%。 也就是说,每天多睡3个小时,近视率可以下降10%左右。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需要的睡眠时长不一样,具体睡眠时间可以参考下边这张图片。 在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护眼”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中指出: 对0至6岁的儿童和中小学生应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一旦发现孩子有近视倾向,应及时采取措施。 如果需要佩戴框架眼镜的话,一定要坚持长期佩戴。 因为,孩子看东西如果觉得费劲,便会采取眯眼、歪头等行为。这样一来,反而会加速近视发展速度。 那要怎么观察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近视倾向呢? 1、频繁眨眼:眨眼可以使视力更清晰,这是近视眼的症状之一。 2、揉眼:近视的症状还体现为在看不清时,常用手揉眼睛,以便更好地看清楚些。 3、眯眼:眯眼时,眼睑能够遮挡部分瞳孔,削减散光的影响,然后暂时改进视力。 4、斜眼:有些近视的孩子会有一定程度的斜视,一只眼看前方时,另一只眼倾向外面。 5、看远模糊:孩子总是反应看不清黑板的字迹,或者写作业时把头埋得太近。如果发现孩子近视,一定要及时纠正。 近视的发病年龄越小,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大。 这样也会大大增加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的患病几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若产生严重并发症还容易导致不可逆的致盲。 所以,在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护眼”。 每一双明亮的双眼,都离不开对于生活方式的重视。 保护了视力,也就是让孩子以一种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成长。 参考资料: 《眼科学-屈光不正章节》人民卫生出版社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眼科疾患章节》人民卫生出版社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End—— 作者:任平生。自由撰稿人,沿着路走,直到把自己变成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